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林黛玉诗词作品_林黛玉所有诗词_世界观点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6-19 16:47:39

1、最能形容黛玉的,我想,就是诗了。

2、诗,是对一个女子灵魂最高度的评价。

3、一部红楼,诗文贯穿其中,成了全书的灵魂。


(资料图)

4、黛玉把自己的一生谱成了一首“感时花溅泪”的诗。

5、我一直觉得,是诗歌让林黛玉这个形象立体起来,使她的才情带有诗意美,更有一种独特的婉转风流。

6、黛玉的诗,有两种表现。

7、一种风流缠绵,哀婉动人。

8、一种才思无限,引人入胜。

9、在她的每一首诗里,我都能深深感到林黛玉那令人敬佩的才华,是让人那样百感交集,悲欣交加。

10、她写出诗的韵致是洋溢的,我看到了她最活泼、最可爱的一面。

11、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潇湘妃子,而不仅仅是怨天尤人的颦儿。

12、这样的一位诗性女子,在表现她的内心的那种莫名的感受时,她的一言一行又是给人怎样的怜惜呢?黛玉的诗每次出场都会让人惊艳,其中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葬花吟》了,从小我就听闻“黛玉葬花”这一经典情节,但那时我对黛玉的身世一无所知。

13、而现在,我已长成和她一般大,而她却没变,我想,女诗人是永远不会变老的吧!就是那天,我目睹了黛玉气怔,立在宝玉门外,几番思量,滚下泪来。

14、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边的花阴之下,戚戚悲悲的呜咽起来。

15、我才明白她的苦衷,我才明白“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

16、随后,我随黛玉去了花冢,我亲眼看着她把花收入锦囊,葬入土中。

17、“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剖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眼里目睹了花的命运,心中悟透了自己的归宿,她葬花就是在葬自己!“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的泪不是为了博取同情,更不是自怨自艾,而是真情的诉说。

18、“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19、”这是她对残酷现实的控诉,对命运给自己安排的漂泊之无奈。

20、黛玉小就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属于她的那份温暖,从小寄人篱下,饱尝无家漂泊的艰辛。

21、柔弱的女子生活在悲情的诗中才是不朽的源泉。

22、每次读到《葬花吟》,我的泪就会止不住地流。

23、她为花写诗,我为她写诗!自结海棠诗社以来,黛玉的诗风流别致,拔得头筹,大放异彩,不愧为令人敬佩的“咏絮才”。

24、如果说其他人的诗歌是一块精美绝伦的美玉,那么林黛玉的那三首诗《咏菊》、《问菊》和《菊梦》就是以这块美玉为底的绝世无双的浮雕。

25、“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26、”黛玉借菊来抒发自己不被世人理解的情怀。

27、她将陶潜引入诗句,既歌颂了菊花的高风亮节,也暗示了自己高洁的品格。

28、整首诗深婉、秀美。

29、只有聪慧灵秀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篇。

30、此外,与《葬花吟》相呼应的《桃花行》,不仅是桃花诗里的精品,更是超越了古人。

31、“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32、”“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33、”颦儿用强烈的对比写法描述自己的痛苦,既为桃花的命运而悲伤,更为未来的命运而担忧。

34、恨却无力回天,爱却不能援手,唯有两行深情的眼泪。

35、这首诗经过多次换韵,抒发的情感也随着文字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

36、这是一个由花人相映过渡到花人交融,达到景为情设、情为景触的艺术效果,最后一气呵成达至以花自喻薄命的立意。

37、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

38、黛玉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9、虽然是一首诗,却也是一段青春,也是一种人生,既是凄美的吟咏,也是真诚感情的流淌和激荡!诚然,黛玉如诗!黛玉是一位真正的女诗人,她的多愁善感,在我眼中成了女诗人的独特禀赋。

40、她的故事,葬花、夺魁、焚稿……都在我脑海里一遍遍的回放,好似就在我的眼前,生活在我的身边,那么真实,竟然比我的邻居还要真实,还要亲切!恰是这样美丽而才华横溢的一位诗人,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了全部的生命,这无疑是让人敬佩而又心痛的!然而,无关乎其它,我确早已沉沦在她那些沁润心灵的诗句当中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