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夏日清泉」水清岸绿映未来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3-08-06 11:42:07

百里画廊,乌江之源;化屋村,百里画廊美丽村,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在此交汇。

乌江,贵州省第一大河,也是贵州的“母亲河”,承载着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见证着贵州人与水的故事。

过去,沿岸不少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荒种粮、网箱养鱼、驾船捕鱼、污水直排……乌江水质一度变差,天蓝、地绿、水净,成了贵州人民的迫切愿望。


【资料图】

对于化屋人而言,一池碧水更是寤寐求之。

这些年,化屋村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转变发展思路,在水里“游”出了一条致富路——生态旅游。

化屋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水土流失和污染治理,相继实施了坡改梯、退耕还林等综合治理工程。同时,大力发展绿色旅游,倾力打造了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线路,山水人文资源在此聚合、相得益彰。

如今,乌江岸边,山峦苍翠,民宿星星点点。远处,一条全程37公里的“水上黄金旅游新线路”吸引着大量游客的到来。

水清了,人也乐了。村民杨龙站在自家“山水云间”的民宿前热情地招揽着来往的游客;村民赵玉学望着成功注册的“赵玉学黄粑”商标,笑得合不拢嘴;村民龙永琴开着景区游船平稳航行,满脸自豪。

从“悬崖下的贫困村”到“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村的变迁是一个生动缩影,照见了新时代贵州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贵州掀起“铁腕”治污风暴,全流域取缔网箱养鱼,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措施,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大力整治沿岸磷化工污染,持续推动生态修复、打造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水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持续提升,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遵义乌江寨,依托乌江而建,布局了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会务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业态,一改过去的观光型旅游景区模式,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旺;

安顺黄果树,始终厚植生态优势,共享生态价值,以河道“水长清、岸长绿、景长美”为目标,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助推水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家园;

荔波小七孔,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积极谋划打造水域观光休闲游、水上娱乐体验游、民族特色美食游等旅游业态,逐渐形成集体验、观光、美食等于一体的多元产业化发展之路。

…………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在贵州,绿水青山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根有蒂。那根蒂,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望未来,以生态文明新面貌引领经济发展潮流、一个山风浩荡、人水和谐的魅力贵州呼之欲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屠琪

编辑 徐涛

二审 刘跃

三审 梁健

相关文章